《小巷人家》读后感

最近在微信读书上看完了《小巷人家》,整体感觉是一本不错的书,值得一读,但并不很深刻。读到一半才发现是网文,在起点上连载的。

这本书讲述了上世纪70~90年代苏州棉纺厂家属小院里两家人的故事,在讲述两家故事时,为我们描述了那个年代的中国社会是什么样的,读起来年代感十足。

最喜欢的应该是书里的“烟火气”了,那种描述平常人家的生活的文字,看起来非常愉悦。我小时候看作文范文书时,就喜欢看这种烟火气,作文书里描述的大多是城市普通人家的生活,那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喜欢看,现在知道了,就是喜欢那种烟火气。

如果你也喜欢看烟火气,那这本书值得一看。今年湖南卫视会上同名电视剧,就是演的这部小说,编剧就是作者,到时候我一定会看看。

看的过程中我有几个主要的感受:

  • 改革开放真的很伟大
  • 光阴飞逝,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,谁也无法阻挡
  • 人类的进步是因为下一代不听父母的话

改革开放真的很伟大

1978年正是社会风气将要转变的时候,那时候大家普遍贫穷,社会刚经历了大洗牌,相对公平。 人们被户口和单位牢牢绑定,由于没有商业的运转,所有人要么当公务员,要么在国企,要么就是纯农民。不存在个体户和私企。 国家对个人的人身控制是极强的,那时候出门到外地就是盲流(盲目流窜)。 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改革开放,无益于重新又打破一次“旧社会”,这里的旧不是指49年以前,而是49年~78年之间的社会形态。 别说当时的领导层了,就是普通人都很多人无法理解,比如书里借主人公的口形容倒卖收废品的个体户,说:“这不是投机倒把吗?” 所以我对于当时能进行这么大规模的改革感到不可理解,内部的阻力到底是怎么克服的?只能说是个奇迹。 改革开放改变了所有人的生活方式,如果没有改革开放,我想大概率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类似北朝鲜那样。

很多人现在享受着中国发展带来的一切成果,但是并不知道这些结果是怎么来的。哪有什么岁月静好,这一切都不是理所当然的,而是78年那届中国人共同努力建设的结果。

书中还讲到了浦东大开发,借助主人公庄图南的视角,给我们展示了当时搞大开发时有多辛苦。他们也是加班加点的拼命工作,才换来了浦东的大开发。 一个例子是:黄浦江上当时要盖一座桥,图纸有2000多张,在没有CAD制图的年代,改图的工作量是巨大的,牵一发而动全身,这么多图纸,由人工去画去改,这中间的工作量是惊人的。这还只是画图工作量,测绘和设计的工作量也是巨大的。

光阴飞逝,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,谁也无法阻挡

书中时间跨度很大,从1978年到大概1994年,书的篇幅其实不是很多,讲这么大的时间跨度,书中的人从小屁孩到一路上学,再到工作,结婚,把人生最关键的事情都讲了。 也让我得以从上帝视角去看普通人的一生。

看的时候就一个感慨,时间是真快啊,明明之前还是调皮捣蛋的小屁孩儿,怎么突然这么大了?有一种看着主人公长大的“长辈”感。

人类的进步是因为下一代不听父母的话

书中展现的父母和爷爷奶奶,大部分都很令人窒息。不但观念陈旧落后,还特别自私,只知道从后代索取,认为一切是理所当然的。 而后代在不断的抗争中争取自己的利益。有很多因为不听父母的话,而走向成功的例子,而听话的庄筱婷则吃了大亏。 让我觉得人类之所以不断的进步,就是因为下一代不听父母的话。

为什么父母们看似总是代表着陈旧和落后?我的理解是,人的三观和认知水平,大概在30岁之前就成型了,之后再难改变。如果是终生学习的人,可能还会改。对于不学无术每天只是庸庸碌碌活着的人,其认知水平不会再更新。 而时代的发展是不等这些人的,于是他们就被时代所抛弃了,他们的言行,代表的是他们的时代,而不是当下的时代。 如果他们能认清这点,不过多的拿自己以为正确,实则已不符合当今时代的认知水平来挟制儿女,那他们已经是好父母了。

总结

整体来说,这是一本我看的蛮开心的书,前面给我带来的烟火气,以及整本书描述出的时代感,都让我十分享受。 只不过庄图南的线烂尾了,作者自己都说写不好,感觉是写崩了,看的时候知道这点,不要过多生气就行了。

Share: X (Twitter) Facebook LinkedIn